房顫,即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其主要癥狀包括心悸、氣短、胸部不適以及眩暈等。心悸時,患者會感覺心跳明顯加快且不規則;氣短則可能出現在休息或輕度活動時;胸部不適通常表現為心前區疼痛或壓迫感;眩暈則是由于心率異常導致的腦組織血液灌注不足。
在治療房顫時,藥物是重要手段之一。抗凝藥物如華法林、達比加群酯等,能有效預防栓塞形成,降低栓塞風險。控制心室率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阿替洛爾)和鈣通道拮抗劑(維拉帕米、地爾硫卓),可幫助穩定心臟跳動,緩解癥狀。此外,抗心律失常藥物如普羅帕酮、胺碘酮等,有助于將房顫轉復為正常心律。
除了藥物治療,根據病情,醫生還可能會采用電復律、導管射頻消融術或外科迷宮手術等方法來治療房顫。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保持積極的心態,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并嚴格按照醫囑用藥。
值得注意的是,房顫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身體狀況。因此,在出現房顫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同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合理飲食、規律作息,以維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