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乙肝一般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皮膚和尿液通常會變黃。
此疾病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可以通過血液、體液以及母嬰進行傳播。如果患病后會導致肝臟細胞受到損傷,當出現肝臟功能下降后可引起食欲減退、腹脹等癥狀,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會導致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能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增高,可引起皮膚顏色發黃、尿液變黃等現象,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比較大,應立即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韋片、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在用藥時應嚴格遵醫囑,足量、足療程使用。如果通過藥物治療無效病情發展至終末期肝硬化,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肝臟移植手術進行治療,通過此項手術后可以切除受損的肝臟,用健康的肝臟代替。
由于此疾病具有傳染性,所以生活中應避免與他人共用私人物品,比如指甲刀、剃須刀等,還要多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過度勞累現象出現,應用藥物時應嚴格遵醫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