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皮損和繼發性皮損是皮膚病學中常見的兩種皮膚損害類型。了解這些皮損類型對于正確診斷和治療皮膚病至關重要。
原發性皮損主要包括斑疹、丘疹、斑塊、風團、水皰、膿皰、結節和囊腫等。斑疹是局部皮膚發紅,一般不凸出皮膚表面;丘疹則是除了皮膚顏色變化外,病灶凸出皮膚表面;斑塊為丘疹擴大或較多丘疹融合而成,一般直徑大于1cm,且會隆起于皮膚表面;風團則是皮膚上暫時性、局限性、紅色、水腫性隆起,常伴瘙癢;水皰為局限、隆起、內含液體的腔隙性皮損,直徑一般小于1cm;膿皰則為局部隆起的膿性小水皰;結節是位于皮下或更深位置的腫塊,一般可觸及但不可見;囊腫則是含有液體或半固體物質的囊性損害,常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
繼發性皮損則包括糜爛、潰瘍、鱗屑、浸漬、裂隙、瘢痕、萎縮、痂、抓痕、苔蘚樣變等。這些皮損通常是由于原發性皮損經過搔抓、感染、治療處理等在演變過程中產生。例如,糜爛為皮膚、黏膜淺表的組織缺損;潰瘍則是皮膚或黏膜較深的組織缺損;鱗屑是已經脫落或即將脫落的表皮角質層薄片;浸漬則是皮膚角質層吸收較多水分導致變軟變白的現象。
識別和治療原發性與繼發性皮損需要專業知識,若出現相關癥狀,建議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科學治療,以免誤診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