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的中藥名是薔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實,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而且烏梅中含有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營養物質。烏梅酸澀入大腸經,可以有很好的澀腸止瀉痢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久瀉、久痢,而且烏梅可刺激胃液分泌,起到生津止渴的效果,也可以補充能量,對孕吐嚴重的孕婦可以起到調和作用。
烏梅的功效
概述:
對癥用藥建議:
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藥,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飲食注意:
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之人不宜飲食烏梅,菌痢、腸炎的初期的也要忌食。婦女正常月經期以及懷孕婦人產前產后也不可以飲用。而且小孩也不適合服用烏梅:因為孩子的身體處于一個正在生長發育的時間點,腸胃功能并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相對來說身體以及腸胃的抵抗力是比較差,如果大量的服用烏梅,物品本身酸性物質會腐蝕腸胃,不利于身體健康。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烏梅的性味是酸澀的,歸經歸在肝經、脾經、肺經和大腸經。它的功效主要是斂肺澀腸、生津、安蛔。臨床當中我們主要治療這幾種疾病:第一,就是由于它有斂肺的功效,所以對于肺虛久咳、咳嗽,特別是這種長期的咳嗽,我們常用烏梅。第二,由于它有澀腸的功效,所以我們對于久痢久瀉,也就是長期的腹瀉患者常用。第三,它有生津的作用,所以我們常常用于虛熱導致的口渴、口干。烏梅有緩解口干、口渴的功效。第四,安蛔的作用,所以我們治療蛔蟲疾病,比如膽道蛔蟲導致的惡心、嘔吐、腹痛,我們常用。烏梅它最常用的叫烏梅丸,它可以治療諸多的中醫方面的證型。01:48
-
烏梅清熱還是上火烏梅又稱青梅,烏梅是用未成熟的梅子,經過熏制而成的。烏梅性質是平的,味是酸的,它有生津止咳、清熱化痰、驅蟲抑菌的作用。烏梅主要是清熱的效果,烏梅是有很多功效的,烏梅可以抑制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和綠膿桿菌,因此夏天多吃一些烏梅,可以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另外烏梅還能分解肌肉中的乳酸,所以適當的吃烏梅,還可以緩解疲勞,保持精力充沛。另外烏梅還含有少量的果酸,能使膽囊收縮,促進膽汁的分泌。另外在夏天可以多喝一些烏梅汁,這樣可以達到防暑、降溫、生津止咳的目的。01:21
-
烏梅顆粒的功效烏梅顆粒它的功效是安蛔止咳,澀腸止瀉,斂肺止咳,臨床上可以把它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結腸炎,中暑輕癥是屬于證虛不固,或者是不能收斂的這些患者,它對于鉤蟲病和牛皮癬也是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的。它在服用的時候,一般是每次一袋,一天兩次,可以用開水來沖服。臨床上常常把它用于一個輔助治療藥物來使用,另外,它還可以生津止渴,所以說也可以作為夏季的常用的這種飲料,但是也不能多飲。用藥期間一定要禁食辛辣刺激以及油膩的這些食物。語音時長 01:09”
-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烏梅在臨床上是非常常用的一類中草藥,在臨床上烏梅能夠治療很多疾病,烏梅它的功效與作用,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1、烏梅能夠保護胃腸,對于一些便秘的患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2、烏梅能夠解酒,對于酒精中毒或者是酒醉、不省人事的患者,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并且烏梅能夠增加體內的能量,以及增進食欲,能較好的緩解消化不良以及食欲減退的癥狀。3、烏梅還能夠防止衰老,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以及起到止痛的作用,并且具有能夠緩解腸道內食物的腐化,促進腸道吸收等新陳代謝的作用,所以在臨床上,烏梅有很多的功效,根據不同的癥狀,可以選擇烏梅來進行治療。語音時長 01:39”
-
烏梅干的功效與作用病情分析:烏梅干其功效主要是收斂肺氣,澀腸止瀉,生津止渴,安蛔。其作用主要應用于在臨床上出現的肺虛久咳,虛熱煩咳,久瀉久痢,出血及蛔蟲病等。意見建議:根據烏梅干的功效及作用,所以在臨床上應用烏梅干常可以泡水喝,也可以口服或者的入藥,都可以。但是應用時應辨證應用,診斷明確才能夠達到效果。
-
烏梅對肝的功效與作用病情分析:烏梅可以滋養肝臟,改善肝功能,又有助于脾胃消化。烏梅食用的方法有很多,如烏梅湯、烏梅泡茶、烏梅粥等。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食用。意見建議:兒童、經期女性、感冒病患者不宜;食用烏梅需少量,過多易損害牙齒。平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心情舒暢,清淡飲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烏梅顆粒的功效烏梅顆粒的功效一般表現為滋陰潤燥、生津止渴、收斂固澀,對于虛熱消渴、久瀉久痢及肺虛久咳等癥狀有顯著療效。烏梅顆粒,作為一種中藥制劑,以烏梅為主要成分,融合了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制藥技術。1、滋陰潤燥:烏梅顆粒中的烏梅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和多種維生
-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烏梅的性味是酸澀的,歸經歸在肝經、脾經、肺經和大腸經。它的功效主要是斂肺澀腸、生津、安蛔。臨床當中我們主要治療這幾種疾病:第一,就是由于它有斂肺的功效,所以對于肺虛久咳、咳嗽,特別是這種長期的咳嗽,我們常用烏梅。第二,由于它有澀腸的功效,所以我們對于久痢久瀉,也就是長期的腹瀉患者常用。第三,它有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