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況下做藥敏試驗
做藥敏試驗的原則是只對與感染相關致病菌或可能致病菌做藥敏試驗,否則將導致不必要的治療。做藥敏需考慮的主要因素如下:
1. 標本來源
(1)無菌部位標本分離的細菌最具臨床意義
如腦脊液、血液、體液和骨髓等。血、無菌體液標本中分離的任何細菌均需做藥敏試驗,除外血培養單次分離的芽孢桿菌屬、棒狀桿菌屬、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不包括路登葡萄球菌);除外無菌體液中分離的芽孢桿菌屬。如果多次培養分離出以上所示同一種細菌,仍需做藥敏試驗)。
(2)來自正常菌群或污染部位的標本
需做藥敏試驗的情況如傷口、膿腫和來自其他污染部位標本,培養生長1或2種中量或大量可能病原菌;質量合格痰標本培養生長1或2種中量或大量可能病原菌。對正常菌群或污染菌不做藥敏試驗。
2. 不能預測治療用藥的敏感性
如傷口分離的化膿鏈球,因通常對青霉素敏感,不用做藥敏試驗;如傷口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因敏感性不可預測,需做藥敏試驗。
3. 定量培養
以下情況需做藥敏試驗:
(1)中段尿標本菌落計數>10^5CFU/ml,且分離到1種或2種可能致病菌;女性有臨床癥狀患者分離到1種致病菌,菌落計數≥10,000CFU/ml;從65歲以上患者留置導尿管取尿標本,菌落計數>10,000CFU/ml純培養;直接導尿或膀胱鏡等采集尿標本,純培養或分離到2種致病菌,每種菌的菌落計數均>1000CFU/ml。
(2)靜脈插管尖端分離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5個菌落。
4. 其他微生物的存在和定量
正常菌群的存在和定量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通常對純培養細菌做藥敏試驗,混合細菌生長是否做藥敏試驗不確定。需做藥敏試驗的定量培養支氣管鏡采集標本: 保護毛刷標本生長≥10^3CFU/mL、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生長≥10^4CFU/mL(或半定量為中量/大量并多于正常菌群)分離培養出的下呼吸道致病菌、厭氧菌(只限保護毛刷標本)、定量計數≥10^3~10^4CFU/mL純培養物、任何數量的銅綠假單胞菌等。
5. 患者年齡
分離自特定年齡組的一些細菌有必要做藥敏試驗,如痰培養正常菌群中存在中量流感嗜血桿菌,2歲兒童患者需做藥敏試驗,而成年患者不做藥敏試驗。
6. 獨特的宿主因素
(1)正常免疫患者遵循一般規則;免疫抑制患者對一些條件致病菌也需做藥敏試驗;
(2)對選用藥物過敏,如從青霉素過敏患者分離的化膿鏈球菌,用紅霉素治療無反應,需做藥敏試驗。
二、哪些情況無需做藥敏試驗
1. 對天然耐藥的細菌/抗菌藥物組合
與獲得性或突變耐藥相反,天然(固有)耐藥是幾乎所有細菌種的特性。藥物的抗菌能力臨床表現不足或固有耐藥,將導致臨床治療無效。這種情況下無需做藥敏試驗。
腸桿菌科對三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氨曲南、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卡巴培南類無天然耐藥。枸櫞酸桿菌屬、產氣腸桿菌屬、變形桿菌屬、普羅菲登菌屬、粘質沙雷菌對其他β-內酰胺類(青霉素類及酶抑制劑復方藥物、一代、二代頭孢菌素和頭霉素等)有不同程度的天然耐藥譜。
了解細菌的天然耐藥可評價試驗方法的準確性;可幫助識別常見表型;可幫助核實累積藥敏試驗的數據;出現1%~3%的敏感結果可能是方法學差異、突變、或低水平耐藥表達造成的。應審核上述報告中“敏感”的結果,并重復試驗以確認鑒定和藥敏結果是否正確。
2. 不能常規報告的菌株/抗菌藥物
對從腦脊液分離的菌株不能常規報告的抗菌藥物,除了口服抗菌藥物、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辛注射劑除外)、克林霉素、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和氟喹諾酮類,還包括頭霉素類藥物(如頭孢西丁、頭孢美唑和頭孢替坦)。
3. 腐生葡萄球菌引起尿路感染無需常規做藥敏
腐生葡萄球菌引起尿路感染無需常規做藥敏試驗。
4. 對臨床少見菌不必常規做藥敏試驗
對臨床少見菌及苛養菌引起的感染無需做藥敏試驗,臨床通常經驗性用藥,僅當臨床需要或重癥感染時,或藥敏結果對治療很重要時才做藥敏試驗。
因此,準確鑒定病原菌直接影響到臨床選藥和治療。多殺巴斯德菌屬及侵蝕艾肯菌(常見于動物咬傷感染)常規用藥為阿莫西林/棒酸。棒狀桿菌屬、JK棒狀桿菌、解尿棒狀桿菌通常對β-內酰胺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耐藥。紅斑丹毒絲菌和多數乳桿菌屬對萬古霉素天然耐藥;產單核李斯特菌對頭孢菌素類天然耐藥;明串珠菌屬、片球菌屬對萬古霉素天然耐藥但對β-內酰胺類、氯霉素和氨基糖苷類敏感。卡他莫拉菌產β-內酰胺酶,對青霉素和氨芐西林耐藥,但很少對大環內脂類耐藥。在經驗性治療時應避免使用天然耐藥的藥物。
三、依據藥敏標準,選擇正確的藥敏方法
1. 只用MIC方法檢測的情況
(1)根據標本來源:CSF標本中分離的肺炎鏈球菌必須用可靠的MIC法常規檢測并報告青霉素、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美羅培南結果。分離株來自細菌性心內膜炎、腦膜炎、敗血癥、骨髓炎、免疫抑制患者、人工瓣膜、人工關節感染,當臨床治療無效時,用MIC法檢測。分離于正常無菌部位(如腦脊液、血液和骨髓等)的草綠色鏈球菌對青霉素和氨芐西林,用MIC法檢測。
(2)根據菌株/抗菌藥物:檢測肺炎鏈球菌的頭孢吡肟、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頭孢呋辛、厄他培南、亞胺培南需用MIC法;葡萄球菌屬和腸球菌屬對達托霉素、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棒酸,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頭孢他啶和替卡西林/棒酸,其他非腸桿菌科細菌(包括假單胞菌和其他非苛養的、非發酵葡萄糖的革蘭陰性桿菌)藥敏試驗。
2. 選擇正確的藥敏方法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頭孢西丁紙片法或MIC法可判斷mecA 陰性或陽性。用頭孢西丁和苯唑西林同時檢測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路登葡萄球菌,只要其中一個耐藥,既報告“苯唑西林耐藥”。
一些苯唑西林MIC在0.5~2μg/mL的凝固酶陰性非表皮葡萄球菌并不攜帶mecA基因,苯唑西林折點(≥0.5μg/mL)高估了這類菌的耐藥性,因此,由這類菌引起的嚴重感染,應補充檢測mecA或PBP2a,或采用頭孢西丁紙片法確認。
頭孢西丁紙片法是檢測mecA介導的苯唑西林耐藥表型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最好方法。大部分路登葡萄球菌不產mecA基因,75%菌株不產β-內酰胺酶,但采用金黃色葡萄球菌藥敏折點。
檢測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敏感性應采用MIC法,紙片法不能區分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敏感與中介(VSSA和VISA)及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敏感性。萬古霉素紙片(30μg)可檢測含vanA基因的VRSA,紙片周圍完全沒有抑菌環,需確認菌株鑒定結果。
四、對罕見耐藥表型復核結果
1. 罕見的耐藥表型
是指一些細菌對特殊的抗菌藥物尚未報道過耐藥,或極少見耐藥,如:流感嗜血桿菌對卡巴培南類、第三、四代頭孢菌素、氟喹諾酮類不敏感,對氨芐西林耐藥但不產β-內酰胺酶;淋病奈瑟菌對第三、四代頭孢菌素不敏感;腦膜炎奈瑟菌對第三、四代頭孢菌素、對美羅培南、米諾霉素不敏感;肺炎鏈球菌對利奈唑烷、萬古霉素不敏感;β-溶血鏈球菌對氨芐西林或青霉素、第三、四代頭孢菌素不敏感;草綠色鏈球菌對達托霉素、厄他培南或美羅培南、萬古霉素不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萬古霉素中介度等。
2. 對罕見耐藥表型應采取措施
對于只有敏感解釋標準,而檢測為非敏感的菌株,應采取如下措施:
(1)換一種方法復核鑒定和藥敏結果或送參考實驗室;藥敏結果復核應采用CLSI參考方法,如肉湯微量稀釋法、瓊脂稀釋法或紙片擴散法,或一種FDA通過的商品化試驗。
(2)金黃色葡萄球菌萬古霉素MIC≥8μg/mL結果屬罕見,對感染控制和公共衛生部門有重要意義;有些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萬古霉素中介,但萬古霉素耐藥菌株少見。
(3)應對C群和G群β-溶血鏈球菌確認是大菌落,如果氨芐西林或青霉素不敏感則是罕見耐藥表型;而小菌落C群和G群β-溶血鏈球菌歸到草綠色鏈球菌群,藥敏解釋標準有所不同。
五、連續監測治療中重復分離株的耐藥性發展
開始對某種抗菌藥物敏感的菌株在治療后可發展為中介或耐藥,故應對再次分離的相同菌株做藥敏試驗;如治療后3~4天可出現耐藥的情況:
1. 三代頭孢菌素治療腸桿菌屬、枸櫞酸桿菌屬和沙雷菌屬,這類細菌因產生去阻遏AmpC型β-內酰胺酶而發展為耐藥;
2. 所有治療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藥物及治療葡萄球菌的喹諾酮類;
3. 萬古霉素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在延長療程期間可發展為中介(VISA),MIC為4~8μg/mL,適合的方法用Etest或含6μg/mL萬古霉素腦心浸液平板。
實驗室應了解患者的特殊情況和病情的嚴重性(如從早產兒血培養中分離出陰溝腸桿菌),并與臨床醫師協商后明確對重復分離菌株何時重復檢測藥敏試驗。
六、通過檢測耐藥機制,正確解讀藥敏結果
1. β-內酰胺類藥物的耐藥機制
(1)對葡萄球菌臨床分離株檢測甲氧西林耐藥是強制性的。所有對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和/或頭孢西丁耐藥或mecA基因、PBP2a試驗陽性的葡萄球菌,應認為對現有的β-內酰胺類耐藥,包括青霉素類、β-內酰胺/β-內酰胺抑制劑復合藥物,頭孢類(除外新的抗苯唑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頭孢菌素,如頭孢洛林和頭孢吡普)和碳青霉烯類體外可能敏感,但臨床無效。
(2)肺炎鏈球菌:對β-內酰胺類耐藥較常見,用苯唑西林紙片篩選試驗,抑菌圈直徑為20mm以上,則報告青霉素敏感;若直徑為19mm以下,則需對無菌部位來源的菌株檢測青霉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或美羅培南MIC值并報告敏感性。
(3)草綠色鏈球菌:為肺炎鏈球菌開發的苯唑西林紙片篩選試驗用于草綠色鏈球菌不夠敏感,青霉素和氨芐西林必須檢測MICs。如果青霉素耐藥則需檢測氨芐西林(阿莫西林)和頭孢噻肟(頭孢曲松)的MICs,且不能根據青霉素結果判斷頭孢菌素和卡巴培南的敏感性。
(4)腸球菌屬:如果氨芐西林耐藥則報告對脲基青霉素類和碳青霉烯類耐藥,腸球菌屬因產β-內酰胺酶引起的耐藥機制非常罕見,屎腸球菌對氨芐西林耐藥是因PBP5導致對β-內酰胺類藥物的親合力降低。
(5)腸桿菌科:腸桿菌科細菌的耐藥機制復雜,按照檢測耐藥機制判斷頭孢菌素和卡巴培南的敏感性報告藥敏結果已帶來很多問題,2010年后CLSI根據藥代動力學/藥效學(PK/PD)性能評價和有限的臨床資料,修訂了部分頭孢菌素(頭孢唑啉、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唑肟和頭孢曲松)和氨曲南、碳青霉烯類藥敏判斷折點,并注釋了新折點對應的用藥方案。
EUCAST標準認為,降低腸桿菌科對頭孢菌素、氨曲南和碳青霉烯類的敏感判斷折點,既可檢測出有“臨床意義”的耐藥機制,包括ESBL、質粒介導的產AmpC酶菌株;卡巴培南酶(A、B和D類酶)及聯合(去阻遏AmpC酶或產ESBL和通透性降低等)耐藥機制,而無需做ESBL或改良Hodge(MHT)確認試驗,縮短了報告時間;且動物模型、PK/PD分析及蒙特卡羅公式均支持這種修訂,臨床效果與MIC值的相關性也好于報告產ESBL。采用修訂后折點,可減少因報告產ESBL而更多使用卡巴培南類和氟喹諾酮類藥物,可減少對產卡巴培南酶等耐藥機制菌株的選擇性壓力[9]。對于常規使用紙片法,以及能升級至2010年后CLSI藥敏標準新折點的商品化藥敏系統(藥敏測試濃度能覆蓋新修訂折點及軟件升級)的實驗室,從個體化治療、醫生選藥方面來看,特別是各級醫院開始執行政府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的背景下,采用修訂折點是有積極意義的。
CLSI還重新評估了頭孢菌素及靜脈用頭孢呋辛、頭孢吡肟、頭孢替坦和頭孢西丁的折點,頭孢西丁現有折點仍符合當前臨床試驗數據和PK/PD;頭孢替坦因無足夠數據支持而未改變折點;頭孢呋辛和頭孢吡肟依據標準推薦的劑量治療不用更改折點。CLSI未評估拉氧頭孢、頭孢西尼、頭孢孟多和頭孢哌酮的折點,如果考慮使用這些藥物治療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或變形桿菌引起的感染,仍需進行ESBL試驗。
(6)流感嗜血桿菌:產?-內酰胺酶引起對氨芐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藥(TEM-1型)。而β-內酰胺酶陰性氨芐西林耐藥株(BLNAR)的耐藥機制是ftsI 基因發生突變,導致PBPs對?-內酰胺酶的親和力降低。
細菌藥敏試驗總結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陰道細菌有哪些陰道的細菌有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還有厭氧菌,微環境一旦破壞容易引起陰道炎,正常的菌群比較常見的是乳酸桿菌,這種桿菌維持著陰道的內環境,相當重要。如果桿菌減少,有可能出現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等等,懷孕期間,或者患有糖尿病、性生活頻繁、月經期等情況可能會破壞陰道環境,而引起陰道炎癥,菌群失調以后白帶會增多,容易引起外陰、陰道瘙癢。所以平時要保持外陰清潔,性生活要注意衛生,月經期間避免過度勞累。01:38
-
冠心病心電圖負荷試驗檢查有哪些冠心病患者做心電圖檢查,是一個最基礎的,心電圖檢查是最基本的,診斷冠心病的方法,如果這個病人,在沒有癥狀的情況下,沒有發作心絞痛的情況下,做普通心電圖,可能表現為一個是正常心電圖,我們這時候,可以給病人一定的負荷量,也就是說一定的運動量,在運動過程中,再觀察病人心電圖的變化,比如說運動包括平板運動和踏車兩種運動方法,病人在做平板的時候,連接一些心電圖的導聯,在踏車的時候,也可以連接心電圖導聯,在不同運動量情況下,觀察心電圖一個ST段變化和T波動的改變,如果說運動以后,運動過程中出現ST線改變,甚至有的病人,出現一些胸悶胸疼的癥狀,再結合心電圖的變化,可能就能夠診斷,病人是有心肌缺血,也就是冠心病。01:15
-
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細菌培養的臨床應用主要是確定血液的細菌感染,如果陽性表明病原微生物已經進入血液,可能造成全身的播散,引起血流感染,一旦血培養陽性,我們就會盡力進一步的分離,然后再做培養,做直接抗菌藥物敏感性實驗,也就是藥敏實驗。鑒定細菌的種類以及抗菌藥物體外敏感性實驗。陽性的話還需要排除污染菌,皮膚消毒靜脈穿刺過程中,無菌操作是避免污染的重要環節,如果懷疑是污染菌,則報告為該菌株可能為采樣的皮膚污染微生物,則需要進一步的檢測。常見的培養出來的病菌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菌屬等等,然后再根據藥敏實驗的結果,來選擇最適合的抗菌藥物來進行指導用藥。語音時長 1:53”
-
厭氧菌藥敏試驗厭氧菌藥敏試驗針對厭氧菌感染的藥敏感性試驗,其他的相關項目檢查包括厭氧菌的分離培養和鑒定,標本要求就是含藥物厭氧菌培養及無菌采集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區間兩局以真菌的直徑參考最新的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學會的標準判斷結果,選用敏感中介和耐藥報告,英文帶英文首字母代表分別是S和I。厭氧菌藥敏試驗主要是為臨床提供,特定厭氧菌感染的藥敏實驗結果,指導臨床治療厭氧菌感染性疾病,本實驗可以明確厭氧菌引起的嚴重感染性疾病,比如敗血癥、心內膜炎、腦膿腫等。已確認氧菌感染,但是經驗選藥治療失敗的疾病,就是長期用藥而氧菌感染的疾病,比如骨髓炎等,現有氧菌培養基當中有15%到40%的臨床菌株不能生長,所以可以導致藥物實驗假性敏感結果。語音時長 1:36”
-
肺結核藥敏試驗怎么做應該是結核菌素實驗。結核菌素實驗選擇在左側前臂屈側中上部1/3處,五個單位肌肉注射,試驗后48到72個小時,觀察和記錄結果。硬結直徑小于等于4毫米為陰性,5到9毫米為弱陽性,10到19毫米為陽性,大于等于20毫米或雖然小于20毫米,但局部出現水泡和淋巴管炎為強陽性反應。
-
肺結核怎么做藥敏病情分析:患有肺結核的患者,可以進行痰液培養以及藥敏實驗。一般取隨機痰,清晨第1次痰,以及夜間痰液,各一份標本。將痰液標本進行痰培養,另外進行藥品實驗。通過談培養以及藥敏實驗的結果,可以明確感染的類型,以及選擇敏感的藥物。意見建議:患有肺結核的患者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敏感的抗結核藥物,聯合應用,早期、足療程應用抗結核藥物,以達到治愈的目的。
-
肺炎怎么進行藥敏試驗肺炎患者進行藥敏試驗是通過取患者咳出的深部痰,進行一般細菌培養,當培養出致病菌后再進行藥敏試驗,當藥敏試驗結果回報后,再選擇敏感度高的抗生素對癥治療。在患者藥敏試驗回報之前要選擇廣譜抗生素,在抗炎對癥治療的同時還可以應用止咳化痰的藥物。平時患者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
-
藥敏試驗的臨床應用藥敏試驗它的主要應用是選擇對被測細菌敏感的藥物,根據化驗報告明確具體病原體對藥物的敏感程度,藥物敏感性的實驗術語。第一個是敏感,表示測試均可被測定藥物常規劑量給藥后達到血藥濃度所抑制或殺滅。第二是中介,表示測試菌對常規劑量用藥后體液和組織當中的藥物濃度反應性低于敏感菌株,而在測定藥物部位的體液,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