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穿過后的耳垂內出現疙瘩,并伴有疼痛,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常見的包括毛囊炎、癤腫以及皮脂腺囊腫。這些情況都需要我們細心觀察并及時處理。
毛囊炎往往是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的。耳洞周圍的皮膚組織若未能保持清潔,毛囊和皮脂腺導管可能發生角化增殖,進而堵塞,形成紅色充實的丘疹并伴有痛感。治療毛囊炎,通常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復方新霉素軟膏等外用藥物。
癤腫也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導致的皮膚炎癥。它通常發生在皮膚受損后,如耳洞穿刺處,細菌通過毛囊口侵入,引發局限性化膿性炎癥。治療時,除了保持局部衛生外,還可遵醫囑使用紅霉素軟膏或魚石脂軟膏等藥物來幫助消炎排膿。
皮脂腺囊腫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堵塞而形成的。這種囊腫通常突出于皮膚表面,可能伴有疼痛。治療皮脂腺囊腫,一般需要通過手術來切除囊腫,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除了上述三種情況,還有可能是瘢痕增生等其他原因導致的耳垂內疙瘩。不論何種原因,都應避免自行擠壓或用藥,以免加重感染。
耳洞后耳垂里長疙瘩并疼痛,可能的原因有多種。患者應保持局部清潔,及時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