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其病理生理改變主要涉及左向右分流,引起血流動力學異常和一系列臨床癥狀。
一、血流動力學異常
動脈導管是胎兒時期連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血管,正常情況下出生后應自行閉合。若未閉合,則會導致主動脈的血液持續流入肺動脈,形成左向右分流。這種分流會增加肺循環血量,使肺動脈壓力升高,長期可導致肺動脈高壓。
二、心臟負擔加重
由于左向右分流,心臟需要泵出更多的血液以維持體循環,這使得心臟的工作負擔加重。長期的心臟超負荷工作可能導致心臟肥大和心功能不全。
三、藥物治療
1、吲哚美辛:可促進動脈導管的平滑肌收縮,有助于導管的閉合,通常作為首選藥物治療。
2、布洛芬:同樣具有促進動脈導管閉合的作用,通常作為吲哚美辛的替代藥物。
3、抗生素:對于存在感染風險的患兒,還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以減少與外界的接觸,從而降低感染發生率。
四、臨床癥狀
動脈導管未閉的患兒可能出現心悸、氣短、乏力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心力衰竭。長期未治療的患者,還可能出現杵狀指等慢性缺氧的表現。
五、治療與預后
除了藥物治療外,對于嚴重的動脈導管未閉,可能還需要手術或介入治療。及時診斷和治療對于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經過適當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癥狀和心功能可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