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俗稱“青春痘”、“暗瘡”或“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它好發于青春期,但也可在成年后出現,給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帶來不小的影響。
痤瘡的發病機制復雜,主要涉及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癥反應等因素。雄激素水平異常是導致皮脂分泌增多的重要原因,而毛囊周圍細胞角化異常則可能引發毛囊口堵塞。
痤瘡的臨床表現多樣,輕者僅為粉刺、丘疹,重者可形成膿皰、結節或囊腫。常伴皮脂溢出,好發于面部及胸背部。
在治療方面,維A酸類藥物如異維A酸和維A酸乳膏,可調節表皮細胞增殖和分化,減少皮脂分泌。抗生素藥物,外用制劑如夫西地酸乳膏、紅霉素軟膏,口服制劑如鹽酸多西環素片,均能有效抗炎殺菌。壬二酸制劑對炎癥及粉刺有治療作用,并能減輕炎癥后的色素沉著。
預防痤瘡,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高糖高脂飲食,保持面部清潔,但避免過度清潔以破壞皮膚屏障。同時,減少精神壓力也有助于預防痤瘡的發生。
綜上所述,痤瘡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皮膚病,通過合理的治療和生活調理,可以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