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的病人一般是不能夠測出血壓的,同時還可伴有意識喪失、脈搏停止跳動、呼吸暫停等現象。
血壓通常指的是血管內血液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血壓的產生首先需要保證心臟具備射血能力,因為心臟射血能力正常時,血液才會有在機體內正常循環而產生血壓,但是發生心臟驟停的病人心臟射血功能會停止,當射血功能停止后會造成機體處于缺血缺氧狀態,所以此時是測不到血壓的。與此同時病人會出現意識喪失現象,病人可能會突然倒地,呼叫后得不到回應,而且當觸摸病人頸動脈時搏動現象會消失,隨之呼吸也會暫時停止。
當發生心臟驟停時,由于心臟射血功能停止,導致機體器官組織處于缺血缺氧狀態,進一步可造成心肌及腦部嚴重受損,所以要在短時間內對病人進行急救,比如做心肺復蘇,也就是通過心外按壓及人工呼吸的方式,維持病人機體血液循環降低病人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