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共有七塊椎骨,具有支撐頭部重量,使頭部靈活伸縮,保護椎管內神經等作用。
頸椎椎骨中第3~6頸椎為典型椎骨,1、2、7為非典型椎骨。典型椎骨的特征是椎體較小,左右徑大于前后徑,上面突起形成側緣關節,下面凹陷,椎孔較大呈三角形。第1頸椎又稱寰椎,沒有椎體,形似環形,由前弓、后弓及兩個側塊構成,前弓的后面有齒突凹,與第2頸椎的齒突相關節,側塊的上面有1對上關節凹,與枕髁相關節,有1對下關節面,與第2頸椎的上關節面相關節;第2頸椎又稱樞椎,其特征為椎體向上伸出一齒狀突起,稱齒突,與寰椎前弓后面的關節面相關節;第7頸椎又稱隆椎,棘突最長,但末端不分叉,當頭前屈時,該突特別隆起,皮下易于觸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即“大椎穴”,是臨床計數椎骨序數和針灸取穴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