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血小板針是臨床上治療血小板嚴重減少時采取的一種治療方法,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等,經常需要打血小板針治療,但可能會出現發熱、過敏、溶血反應等不良反應。
1、發熱:
主要是因為患者接受非自身的血小板,可產生血小板抗原和抗體免疫反應,使血小板破壞,一般為中度的發熱,很少出現高熱現象。如果出血過程中出現需要暫時終止輸血,可采用物理降溫或使用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緩釋膠囊、吲哚美辛等,但注意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
2、過敏:
打血小板針后,由于患者皮膚敏感,可使患者出現皮膚紅斑、風團樣疙瘩、皮疹以及喉頭水腫等臨床表現,如果過敏反應比較嚴重,還有可能會造成口唇青紫、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
3、溶血反應:
部分患者在打血小板針后可能會出現溶血反應,可表現為高熱、醬油色尿等,嚴重的會出現休克,需及時停止打血小板。
如果患者在打血小板針后出現了不良反應,需要及時告知醫生,嚴格遵醫囑進行相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