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接診了一位患者,這名患者皮膚發黃、尿液深黃、皮膚瘙癢,我觀察他的鞏膜,發現鞏膜也有一些黃染。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初步懷疑為黃疸。隨后,我為患者安排了肝功能檢查、超聲檢查和膽道造影等醫學檢查,結果顯示膽道梗阻,確診是膽道梗阻引起的黃疸。
考慮到患者病情的嚴重性,我決定為其插入黃疸引流管,以緩解膽道壓力,促進膽汁引流。患者接受治療后,向我咨詢,引流管要一直插著嗎?我耐心為患者做了解答。
我對患者說在膽道梗阻未完全解除、膽汁引流不暢的情況下,黃疸引流管需要保持插入狀態,以協助膽汁引流,防止膽汁淤積造成的肝臟損害,一般需要一直插著。然而,隨著治療的進行,若膽道梗阻得到緩解,膽汁引流恢復正常,引流管便可適時拔除,一般不需要一直插著。
在患者恢復過程中,我提醒患者注意以下事項:
1、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期擠壓引流管,避免堵塞。同時,注意引流袋的放置位置,避免引流液逆流。擠壓時,應輕輕從引流管的遠端向近端進行,避免過度用力導致管道破裂。
2、觀察引流液性狀:患者或家屬應每日觀察引流液,留意其顏色是否呈黃綠色或深褐色,量是否穩定,以及是否有渾濁、沉淀或異味等異常表現。如有異常變化,應及時告知醫生。
患者需遵循醫生的建議,正確使用引流管,并注意日常觀察與護理。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相信病情定會得到改善。在此,也提醒廣大患者,如有黃疸癥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