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長痔瘡可能是久坐不動、飲食不合理、不良排便習慣、過度肥胖、肛裂等原因導致,需要根據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改善。患有痔瘡后,家長要帶小孩及時就醫。
1、久坐不動:
小孩長時間坐著或躺著,容易導致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不暢,還會增加局部壓力,從而引起痔瘡。家長要多鼓勵小孩參加戶外活動,比如跑步、騎自行車以及打籃球等,能夠改善血液循環。
2、飲食不合理:
小孩有挑食或者偏食的習慣,容易導致大便干燥,排便時還容易劃傷肛門周圍黏膜,也會增加患病的幾率。需要調整飲食結構,每天保證1500毫升左右的水分,也要添加玉米、菠菜、香蕉、火龍果等食物。
3、不良排便習慣:
若是排便時間過長或者排便的力度過大,容易導致肛門周圍的靜脈回流受阻,嚴重時會引起痔瘡。家長要糾正小孩的排便習慣,有便意時不能抑制,而且排便時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能看手機或者看書。
4、過度肥胖:
如果小孩比較肥胖,過多的脂肪容易壓迫腸道和肛門周圍血管,當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時,可能會誘發此疾病,可以遵醫囑服用痔速寧片、痔炎消膠囊、槐角丸等藥物治療,也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參加鍛煉的方法減輕體重。
5、肛裂:
如果小孩本身患有肛裂,會導致排便困難,還會增加肛門區域的壓力,沒有及時進行干預,也會形成痔瘡,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通過痔單純切除術、血栓外痔剝離術等方法治療。術后要保持肛門部位清潔干燥,也要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
家長在生活中要對小孩做好護理,每晚保證充足睡眠,并且要營養均衡,能夠減少患病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