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和早搏是心臟電活動異常的兩種表現,一般在發生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策略上存在區別。
1、發生機制:心律失常涵蓋多種情況,包括但不限于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房顫動等,其背后機制復雜多樣,可能與心臟結構異常、電解質失衡或自主神經調節紊亂有關。早搏則通常是由心臟異位興奮灶提前激動所致,這些異位興奮灶可能位于心房、心室或房室交界區。
2、臨床表現: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因類型不同而差異巨大,輕者可能無明顯癥狀,重者則可能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甚至暈厥。早搏患者常感到心臟停跳或漏跳,有時伴有胸悶、乏力等不適。
3、治療策略:心律失常的治療需根據具體類型定制方案,可能涉及藥物治療如β受體阻滯劑或非藥物治療如射頻消融術等。早搏的治療則更側重于消除癥狀,減少早搏發作,在必要時也可考慮射頻消融治療。
如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