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梅毒的針扎到感染幾率一般在5%以下。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其中性接觸是主要傳播途徑。如果針上帶有的血液數量較多,梅毒螺旋體含量可能比較多,還是存在一定的感染的風險的,但是針頭攜帶的梅毒螺旋體含量并不高,且梅毒螺旋體離開人體后容易失活失去傳染性,因此被感染的幾率并不高,一般在5%以下。
患者如果被梅毒的針扎到后,建議首先進行傷口處理,對皮膚針口的旁側進行反復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然后使用生理鹽水或清水反復沖洗受傷部位,用酒精和碘伏等消毒液浸泡或者涂抹消毒,然后對傷口進行包扎,在48小時內遵醫囑使用四環素片等藥物進行阻斷,21天后可以前往醫院檢查梅毒抗體血清,確定是否感染。如果不慎感染梅毒,患者可以使用青霉素V鉀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分散片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