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藥是治療心臟節律紊亂的關鍵藥物,其作用機制主要包括改變心肌細胞電生理性質、影響心臟傳導系統以及調節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等,從而恢復并維持心臟的正常節律。
抗心律失常藥通過影響心肌細胞的離子通道,如鈉、鉀、鈣等離子通道,改變細胞的電生理特性。例如,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能夠降低心肌細胞自律性,減慢傳導速度,從而治療心律失常。
某些藥物如鹽酸胺碘酮,可延長動作電位時程,特別對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時程延長更為明顯,這有助于消除折返激動,從而治療心律失常。此外,鹽酸利多卡因等藥物能降低浦肯野纖維自律性,減慢傳導速度,也對消除折返激動有利。
抗心律失常藥的作用機制復雜多樣,涉及心肌細胞電生理、心臟傳導系統及自主神經調節等多個層面。臨床上,針對患者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是確保治療效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