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作為一種常見的消化性潰瘍,主要由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或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因素引起。其嚴重后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消化道出血
潰瘍侵蝕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輕度出血表現為黑便,重者可導致嘔血,甚至休克。
2、穿孔
潰瘍深達漿膜層時可發生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需緊急手術治療。
3、梗阻
反復發作的潰瘍可引起瘢痕狹窄,導致食物通過受阻,出現嘔吐等癥狀。
4、胰腺炎
十二指腸潰瘍穿透至胰腺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表現為劇烈的腹痛和炎癥反應。
5、惡變風險
雖然十二指腸潰瘍惡變幾率較低,但長期不愈合的潰瘍仍有潛在惡變風險。
治療十二指腸潰瘍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如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保護胃黏膜,以及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幽門螺桿菌。同時患者應調整生活方式,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藥物,以減少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