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由于體內尿酸排泄減少或生成增多,導致高尿酸血癥,進而引發的代謝性疾病。雖然腎臟在尿酸排泄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痛風的根本原因并非僅限于腎臟功能不佳。
腎臟確實是尿酸排泄的主要途徑,腎功能下降會影響尿酸的正常排泄,從而增加痛風的風險。然而,痛風的發生還與多種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在痛風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家族中有痛風病史的人,其患病風險會顯著增加。
飲食習慣也是痛風發病的關鍵因素。高嘌呤飲食,如過多攝入動物內臟、海鮮等,會導致體內尿酸水平升高,從而誘發痛風。
部分藥物,如利尿劑、抗結核藥物吡嗪酰胺、免疫抑制劑環孢素等,也可能影響尿酸的排泄或生成,進而引發痛風。
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如長期缺乏運動、肥胖、酗酒等,也被認為是痛風發病的潛在誘因。
因此,痛風的治療和預防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除了改善腎功能外,還需要調整飲食習慣,避免高嘌呤食物,適量運動,控制體重,并避免濫用藥物。在治療上,除了使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苯溴馬隆)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醇、非布司他)外,還應注意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