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梗死和貧血性梗死的區別在于常見發病部位以及常見病因不同。
出血性梗死主要發生于肺和腸,而貧血性梗死主要發生于心臟、腦、腎。出血性梗死主要是嚴重淤血及組織結構疏松引起,且出血量較多。而貧血性梗死主要是血管阻塞引起,一般出血量較少。
出血性梗死常發生在具有雙重血液循環、組織結構疏松的器官,且伴有嚴重淤血的情況下。一般單純動脈阻塞不引起梗死,只有靜脈淤血在側支循環不能建立的時候才會發生,因梗死灶內有大量的出血,梗死區就會有明顯的出血,呈紅色,故稱之為出血性梗死。而貧血性梗死是因側支血管細而小,導致病灶邊緣側支循環內血液進入壞死組織的血量很少,梗死灶在病理上會呈現灰白色,相對于出血性梗死而言是屬于血液減少,故稱為貧血性梗死,也稱為白色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