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發燒持續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通常會持續3-7天,但也可能因感染等因素而延長。
一、原因
1、骨折導致的局部出血和組織損傷會引發炎癥反應,從而產生發熱。這種發熱通常是低熱,體溫一般不會超過38.5攝氏度,是身體對損傷的正常反應之一。
2、骨折后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術后的吸收熱也會導致體溫升高。這種發熱通常會在術后24-48小時內出現,持續時間較短,且體溫一般不會太高。
3、如果骨折后傷口處理不當或患者免疫力下降,可能導致感染,從而引發高熱。這種情況下的發熱持續時間會較長,且體溫可能超過39攝氏度,需要及時就醫并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二、治療方法
1、如體溫較高,可口服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若是感染引起的發熱,需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情況開具抗生素,如頭孢類藥物(頭孢呋辛、頭孢克洛等)或青霉素類藥物(阿莫西林、青霉素V鉀等)進行治療。
3、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定期換藥,防止感染擴散。
4、骨折恢復期間,患者需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飲食,增強身體免疫力,以促進骨折愈合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骨折后發燒的持續時間因個體情況和處理措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及時正確的處理對于縮短發熱時間、促進患者康復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