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坐診時遇到了一位62歲的男性患者,因體檢時發現胰腺占位性病變前來醫院就診,在詢問患病史的過程中患者自述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腹痛、黃疸等癥狀。經過簡單的查體,我發現患者腹部沒有壓痛感,也沒有觸及到包塊。為了能夠進一步明確診斷,我為患者安排了腹部增強CT和MRI檢查,結果顯示該患者的胰腺體部可見一囊性占位,并且比較清晰,內部可見乳頭狀凸起和分隔,診斷為IPMN。患者拿到檢查結果時焦急的詢問:IPMN是什么疾病?現在給大家講解一下。
IPMN是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的英文簡稱,是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的囊性腫瘤。這種疾病的特點是腫瘤內部會產生大量的黏液,使胰管擴張。對于該疾病的治療,手術是首選方式,對于惡性潛能較高的患者,手術后可能還需要通過化療、放療等進行輔助的治療。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定期檢查與監測:可以根據醫生建議每1-3個月進行一次增強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以監測腫瘤大小、位置和生長速度。
2、疼痛觀察與記錄:每天定時(如早晨、午后、晚上)進行,每次持續5分鐘,每小時記錄一次。記錄疼痛的性質(如鈍痛、刺痛)、強度(如輕度、中度、重度)及持續時間。有助于發現疼痛的規律,為醫生提供準確的信息以制定治療方案。
溫馨提示:大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定期體檢。無論患有哪種疾病,都要相信科學、相信醫生,積極配合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