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體是反映人體凝血與纖溶系統活性的重要指標。當D-二聚體升高至24時,確實存在較高的血栓風險,應引起足夠重視。
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往往意味著體內凝血系統的激活和纖維蛋白的降解增加。這可能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如外傷、手術、妊娠、感染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狀態。在這些情況下,機體為了應對可能的出血或修復損傷,會啟動凝血機制,形成血栓以止血。然而,過度的凝血反應也可能導致血栓的形成,從而阻塞血管,影響血液流通。
特別是當D-二聚體顯著升高時,如達到24這樣的水平,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等嚴重血栓性疾病的概率會明顯增加。這些疾病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危及生命。
在治療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抗凝治療等措施以降低D-二聚體水平,預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抗凝藥物包括肝素、華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藥如利伐沙班等。這些藥物能夠抑制凝血系統的過度激活,減少血栓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體的升高并非一定意味著血栓性疾病的發生,還需要結合其他臨床信息和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同時,患者在使用抗凝藥物時,必須嚴格遵醫囑,定期監測凝血功能,以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有效性。
面對D-二聚體升高的情況,患者應保持冷靜,及時就醫,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共同維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