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月寶寶貧血可能是生理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原因導致,可以通過加強護理、物理療法、藥物治療等方法改善,家長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1、生理性貧血:
由于寶寶的年齡比較小,骨髓造血功能會略差一些,此時可能會因為生長發育較快而導致血紅蛋白下降,也會引發輕度貧血,一般沒有其他的不適癥狀。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寶寶添加輔食,比如豬肝泥、蔬菜泥、水果泥等,保證營養攝入均衡,能夠使身體逐漸恢復。
2、缺鐵性貧血:
鐵攝入不足或者流失過多會導致紅細胞內鐵缺乏,使寶寶出現貧血,還會伴有身體乏力、疲倦、頭暈以及頭痛等癥狀。可以遵醫囑服用葡萄糖酸亞鐵糖漿、右旋糖酐鐵顆粒、小兒硫酸亞鐵糖漿等藥物治療,能夠補充鐵元素,但是要足量、足療程用藥,不可以盲目調整。
3、巨幼細胞性貧血:
此疾病通常是缺乏葉酸或者維生素B12導致,會使寶寶出現幼紅細胞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礙,引起出血的現象,還會伴有食欲缺乏、惡心、頭暈等表現。可以遵醫囑選擇葉酸片、維生素B12片、維生素B12注射液等藥物治療,還需要適當的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12以及葉酸的食物,比如雞蛋、魚肉、菠菜、香蕉等。
4、失血性貧血:
如果寶寶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創傷,會因為失血過多而導致貧血,還會出現頭暈、口渴、心悸、尿少以及血壓下降等癥狀。此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輸血治療,能夠改善貧血的情況,并且要對創傷部位及時止血,可以使用紗布包扎,若創傷較大,還可以通過縫合的方法改善,并且要保持創傷部位清潔干凈,避免過度按壓。
5、再生障礙性貧血:
該疾病和病毒感染、電離輻射有關,患病后會引起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使全血細胞減少后出現貧血,并伴有面色蒼白以及身體乏力、皮膚出血、感染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環孢素注射液、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酚磺乙胺注射液等藥物治療,并且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以及皮膚護理,在刷牙或者洗澡時不能過度用力,以免引起出血。
平時要讓寶寶保證充足的睡眠,定期給室內通風,保持環境溫度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