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會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他們平時看起來正常,沒有異樣的表現,但是有的時候可能會突然按住心臟,或者會有出汗、呼吸急促等。對于這樣的情況,不要單純覺得他們可能是患有心臟病,其實可能是焦慮癥的表現。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這類人群有的時候坐立不安,會伴有手腳發抖、肢體震顫的現象,這些都是焦慮癥的一些癥狀。除此之外,每個人發作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有的表現的很明顯,比如可能會突然出現尖叫等情況;但有的如果不注意觀察,可能并不會把他們的行為當做是焦慮癥,這主要是因為焦慮癥的類型不同導致的,因此需要注意區分。
那么焦慮癥分為哪些類型呢?
1、急性焦慮
急性焦慮是一種驚恐發作,此類患者的焦慮表現通常會很快的開始,中間一般持續數十分鐘,然后會自行緩解。發作后,患者仍有后怕的表現,但焦慮的情緒體驗不再突出,取而代之的是虛弱無力,幾天后可以逐漸恢復。這種類型的患者會有突然出現的驚恐發作,會有一種瀕死感,有的時候會尖叫出聲,還會伴有一些植物神經癥狀,如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
2、慢性焦慮
也稱為廣泛性焦慮或自由浮動性焦慮,是最常見的焦慮障礙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焦慮情緒、自主神經功能障礙、運動不安等癥狀。這樣的患者就會出現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干等表現,同時還會有坐立不安、坐臥不寧、煩躁等情緒,患者會經常出現一種焦慮的心情,一直處于一種害怕、擔心的情緒中,但是又沒有具體的原因。
以上就是焦慮癥的兩種分類,在了解了之后我們就可以對焦慮癥患者的類型進行分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在剛剛患有焦慮癥的時候,可能對自己的病情不太清楚,所以在出現一些焦慮癥狀的時候,反而不會想到自己是得了焦慮癥,從而導致患者經常撥打急救電話去看急診科,覺得自己可能是有心臟方面的問題。雖然患者似乎有嚴重的癥狀,但大多數相關檢查結果正常,因此診斷往往不明確,同時患者仍然會極度恐懼和擔心自己的狀況。這個時候就建議這類人群,在檢查指標正常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自己是否得了焦慮癥,其植物神經失調的癥狀和心臟疾病有相似之處,需要到精神心理科明確診斷。
同時也建議大家在遇到患有焦慮癥的人群時,不要因為他們偶爾的行為異常就對其歧視,他們只是生病了,經過積極治療后也會得到改善,但可能你對他們的歧視行為會造成二次傷害,更加重他們的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要對他們進行關心,把他們當成常人對待,輔助改善他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