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接診了這樣一位患者,患者年齡38歲,自述生活中出現了全身乏力、畏寒的癥狀,起初不太在意,但是癥狀仍持續,并且還出現了出汗量減少、便秘的癥狀,很擔心自己患有大病,所以立刻來到了醫院就診。
我對患者進行了病史詢問、體格檢查、血常規查最終確診為甲減,也就是甲狀腺功能減退。
與患者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患者平時比較喜歡吃海帶,但是不知道自己患有這個疾病后還能不能吃?今天針對這個問題我給大家詳細的解答一下。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形成原因考慮與碘攝入不足、甲狀腺破壞等因素相關。而海帶屬于高碘食物,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患病后吃海帶有利于甲狀腺激素合成,通常不會對病情恢復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可以吃。
那么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制作海帶呢?
1、海帶湯:將海帶切段或切絲,與豆腐、蝦仁、蘑菇等食材一同燉煮成湯。可加入適量的鹽、胡椒粉和香菜調味。每周可制作2-3次海帶湯,作為晚餐或午餐的主菜。烹飪時間大約為30分鐘至1小時。
2、海帶燉排骨:將排骨與海帶一同放入鍋中,加入姜片、蔥段、料酒等調料,慢火燉煮至熟,烹飪時間建議保持在1~2小時,同時可加入適量鹽調味。每周可制作1-2次海帶燉排骨,作為家庭聚餐或周末晚餐的主菜。
看完以上梳理,是否已經解決了你心中的疑惑?其實甲狀腺功能減退不可怕,只要我們盡早治療,通常預后是比較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