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中醫認為哮喘是由肺、腎、脾三臟功能失調所致。
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氣之根;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哮喘發作時,肺失宣降,腎虛不納,脾虛生痰,導致氣機上逆,喘急發作。中醫治療哮喘,重在調理臟腑功能,以宣肺平喘、補腎納氣、健脾化痰為法。
針對肺失宣降,中醫常用麻黃、桂枝等藥物來宣肺散寒,降氣平喘。如寒哮者,可選用含有麻黃、桂枝、細辛等藥材的處方,以溫肺散寒,平喘止咳。腎虛不納是哮喘的重要病機,熟地黃、山茱萸等藥物能夠補腎納氣,對于緩解期腎虛患者尤為適宜。通過補腎,可以增強機體對氣的收納能力,從而減輕哮喘癥狀。脾虛生痰是哮喘發作的另一重要原因。中醫常用人參、山藥等藥物來健脾益氣,培土生金,以絕生痰之源。同時,配合茯苓、白術等藥材,增強化痰效果,從而緩解哮喘。對于熱哮患者,中醫則采用清熱化痰的方法,如使用桑白皮、黃芩等藥物來清熱瀉肺,化痰平喘。這些藥物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熱邪,化解痰液,緩解哮喘癥狀。
除了藥物治療外,中醫還常采用針灸等輔助治療方法。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調和氣血,平衡臟腑功能,從而達到緩解哮喘的目的。患者在就醫時應遵循醫囑,切勿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