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的細菌,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口口傳播和糞口傳播。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與感染者共用餐具、親密接觸等都有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能在胃酸中存活,并引發一系列消化道癥狀,如胃炎、胃潰瘍等。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可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可減少胃酸分泌,創造不利于細菌生存的環境;還有鉍劑,能保護胃黏膜。治療過程中要嚴格遵醫囑,按療程服藥,不可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勤洗手,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用餐具。避免食用未熟的食物,瓜果蔬菜要洗凈。盡量減少在外就餐。
總之,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重視,通過規范治療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控制。如家中有人感染,全家都應進行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避免交叉感染。定期體檢,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如有不適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