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在中醫范疇內通常歸屬于“心悸”、“胸痹”等病證范疇。中醫理論認為,心肌炎的發生多與心氣不足、心脈瘀阻、外感邪毒等因素有關,治療時強調辨證施治,根據具體病情采取相應的治法與方藥。
1、心氣不足是心肌炎的常見證型,表現為心悸、氣短、乏力等。治療以益氣養心為主,常用藥物包括黃芪、黨參、炙甘草等,以補充心氣、安定心神。
2、心脈瘀阻則表現為心胸疼痛、舌質紫暗等。治療時需活血化瘀、通脈止痛,常用藥物如丹參、桃仁、紅花等,以疏通心脈、消散瘀血。
3、若心肌炎由外感邪毒引起,如病毒性心肌炎,中醫則注重解毒祛邪,同時配合扶正。常用藥物包括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以清熱解毒;配合人參、麥冬等,以益氣養陰。
在治療過程中,中醫還強調整體調理,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配合合理飲食與生活方式的調整。中醫的針灸、推拿等非藥物治療方法,也在心肌炎的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刺激穴位、調和氣血,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