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積氣的原因常見于腸壁黏膜發生破壞性改變、消化管內壓力增高、產氣細菌感染等。
門靜脈積氣又稱肝內門靜脈積氣,指門靜脈及其肝內分支和胃腸道屬支的各級血管內出現氣體,常為一過性,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通常是伴隨消化道疾病出現的一種征象,通常是通過腹部X線片診斷。最常見于腸缺血和壞死。早期主要表現為麻痹性腸梗阻:小腸排列紊亂,充氣明顯,腸腔內可見多個液平,呈階梯狀。病情進展如腸內氣體進入腸壁則出現腸壁囊樣積氣。較重病例因腸內氣體進入門靜脈可見門靜脈充氣征:肝臟可見自肝門向肝內沿門靜脈走行的條型或樹枝狀透亮影。腸壁囊樣積氣和門靜脈充氣征為本病的特征性表現。治療上一般是禁食,期間需進行胃腸減壓。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細菌不明時可用氨芐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如為厭氧菌首選甲硝唑。禁食期間予以靜脈營養維持能量及水電解質平衡。明顯腹膜炎時可考慮手術、腸穿孔時應立即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