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貧血的原因一般有失血、紅細胞生成不足或減少、紅細胞破壞過多。
1、失血:
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急性失血主要造成血流動力學的變化,而慢性失血才是貧血常見的原因。
2、紅細胞生成不足或減少:
紅細胞的生成主要取決于造血細胞、造血微環境及調節因子和造血原料。患者的造血干細胞數量出現減少或質量缺陷,如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范可尼貧血等就可出現上述情況;或者是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先天性紅系造血異常性貧血等;如果進行腫瘤的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也可造成造血細胞的損傷,出現貧血。
3、紅細胞破壞過多:
此類貧血的共同特點是紅細胞壽命縮短,稱為溶血性貧血。紅細胞出現被破壞的情況,主要涉及紅細胞內在和外在兩種機制,如紅細胞內在缺陷:紅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代謝酶類和血紅蛋白異常或缺陷均可造成其壽命縮短;紅細胞外在因素:基本可分為免疫相關性和非免疫相關性。前者主要是通過體液免疫抗體介導紅細胞破壞所致的一類溶血性貧血。后者包括多種非免疫因素,如物理(機械、溫度等)、化學(化學毒物、藥物、代謝和生物毒素等)和生物(微生物感染)等因素等所致的溶血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