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損傷在未形成膈疝時其表現都是復合傷的癥狀和體征,形成膈疝后其臨床表現與膈肌損傷的大小、疝內容物的種類、是否出現梗阻、坎頓及絞窄有關,缺損越大,傷后的時間越長,疝的并發癥如坎頓、絞窄、胃腸道梗阻或壓迫呼吸,出現的幾率越大。這些并發癥也決定了臨床表現,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期、潛伏期、梗阻或絞窄期,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癥狀:
一,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現為劇烈的疼痛、呼吸困難或有創傷性休克表現。
二,潛伏期,患者有明顯的胃腸道癥狀,如無梗阻、坎頓或絞窄形成,可有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發紺、胸骨疼痛等癥狀,并有局部的放射痛與進食有關,多數患者頭痛出現于左下胸或向左肩部放射。
三,梗阻或絞窄期,主要表現為疝入胸腔的腹部臟器出現梗阻或絞窄,表現為突發性的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與體位有關,可出現氣胸、大量血性胸腔積液、明顯中毒癥狀等,還可出現黑便和嘔血,嚴重者出現腹肌強直、腹脹等,并伴有呼吸循環壓迫癥狀,如診斷治療不及時,可很快死亡。
體征:根據不同分期,常有不同的體征,急性期患者如在修復部外傷后出現舟狀腹,應懷疑出現膈肌損傷,梗阻或絞窄期患者可出現發紺、低血壓、發熱等癥狀,可聞及高調腸鳴音或氣過水聲,叩診呈鼓音或濁音,呼吸音減弱,縱膈移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