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腸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腸道炎癥,其特點包括發病隱匿、癥狀多樣、病程遷延且易復發。該病多由長期應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衡,真菌大量繁殖而引發。
一、發病隱匿
真菌性腸炎起病通常較為隱匿,早期可能僅有輕微腹痛、腹瀉,易被忽視。隨著病情發展,癥狀逐漸加重,可能出現發熱、惡心、嘔吐等表現。
二、癥狀多樣
該病的臨床表現多樣,除了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如腹瀉、腹痛外,還可能出現口腔潰瘍、皮膚紅斑等黏膜皮膚損害。嚴重者可并發腸道出血、穿孔等。
三、病程遷延
真菌性腸炎的病程往往較長,若不及時治療,病情可能反復發作,遷延不愈。這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四、治療要點
1、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減少不良因素對腸道菌群的干擾。
2、應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如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具體藥物選擇需根據患者病情和真菌種類而定。
3、加強支持治療,提高患者免疫力,如補充營養、糾正電解質紊亂等。
4、對于并發癥嚴重或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5、治療后定期隨訪,監測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真菌性腸炎是一種復雜且治療難度較大的腸道疾病。患者應及時就醫,接受規范治療,以降低并發癥風險,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