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硬化是否能治好取決于多種因素。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能及時去除病因,積極治療,部分急性肝硬化患者可以得到臨床治愈,實現肝功能的改善和肝硬化情況的逆轉;但也有一些患者由于病情嚴重、病因難以控制等原因,治愈難度較大。
急性肝硬化主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彌漫性肝病發展至晚期而形成的,常見的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等)、長期大量飲酒、藥物或毒物的損害等。急性發作可能與這些病因在短時間內對肝臟造成嚴重持續損傷有關。若病因能夠迅速去除,肝臟具有一定的再生和修復能力,就有機會治好。若病因持續存在且病情嚴重,肝臟反復受損,纖維組織增生嚴重,肝臟結構和功能破壞嚴重,治療就較為棘手。
急性肝硬化的治療方式多樣。對于病因治療,若因病毒性肝炎引起,可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例如核苷(酸)類似物。如果肝臟存在炎癥,可使用保肝藥物,如甘草酸制劑。為促進肝臟的修復和代謝,還可適當使用促進肝細胞再生的藥物,如多烯磷脂酰膽堿。同時,可能要根據患者出現的癥狀,如腹水,可能需要進行消腫、利尿等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保證充足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但也要避免絕對臥床。飲食上要保證營養均衡,減少高鹽、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入,多補充蛋白質。嚴格戒酒,避免可能損害肝臟的藥物,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面對疾病。
急性肝硬化雖有一定的治愈可能,但病情復雜,治療和護理都需要高度重視。積極配合治療,做好日常管理,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