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中醫診斷名一般為膽石癥,屬于中醫學“膽脹”的范疇。膽石癥主要因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因素導致膽腑通降功能失常,膽液淤積而形成結石。如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
中醫在治療膽囊結石時,注重疏肝利膽、清熱化濕、活血化瘀等方法,并通過中藥、中成藥以及針灸等手段,有效緩解癥狀并促進結石排出。在中藥治療方面,常采用具有疏肝利膽作用的藥物,如柴胡、郁金等,以疏解肝氣、促進膽汁排泄,從而緩解疼痛。清熱化濕的藥物如黃連、龍膽草等則用于加速體內濕熱清除,防止炎癥進一步發展。對于活血化瘀,中醫常用丹參、赤芍等藥材,以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膽囊及周圍組織的瘀滯。針灸療法作為輔助治療手段,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如膽俞、期門等,調節膽道系統功能,緩解疼痛并促進結石排出。
在治療過程中,中醫還強調整體調理,改善患者體內環境,以達到長期控制和預防復發的效果。患者也需配合調整飲食習慣,避免高脂肪食物,維持規律飲食,以預防膽囊結石的發生與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