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通在臨床上指氣滯血瘀,氣滯血瘀通常會出現面色晦暗、疼痛、腫脹、肢體麻木、心悸等癥狀。
1、面色晦暗:氣滯血瘀是人體內氣與血兩者運行不暢、流通受阻的一種病理狀態,患病以后可能會出現面色晦暗,主要是因為氣血不能充分滋養面部皮膚導致。
2、疼痛: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氣滯血瘀會導致經絡受阻,從而會引起疼痛,疼痛可能是局部性的,也有可能是全身性的,具體可表現為刺痛、脹痛、酸痛等。
3、腫脹:發生氣滯血瘀時,容易導致水液代謝失調,水濕停滯,進而會引起腫脹。
4、肢體麻木:患病后引起氣血不暢,肢體末端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氣血滋養,從而會出現肢體麻木。
5、心悸:當氣血無法正常流通時,會導致心臟失去血液的濡養,容易引起心神不寧,造成心悸。
患者通常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血府逐瘀丸、逍遙丸、益氣養陰口服液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