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移位,簡單來說就是骨折對位對不上,對線不佳,也就是骨折的兩個斷端不在原來的解剖位置上,骨骼的正常解剖結構遭到破壞。
對于這類骨折,能手法復位的可以先手法復位,再用石膏托或夾板固定一段時間,骨折愈合后才能取出外固定材料。如果手法復位效果不佳或骨折部位無法通過外固定裝置維持,如嚴重粉碎性骨折或累及關節的骨折,手法復位效果不佳,需積極進行手術切開復位,使用鋼板螺釘、髓內釘或克氏針等材料將骨折固定在正常解剖位置,保持骨折的穩定性,防止再次發生移位。
移位后先看骨折的穩定性,如果斷端比較穩定,可以先嘗試手法復位,然后復查X線片,看骨折斷端的對位情況。如果在正常功能復位范圍內,則采用夾板或石膏或牽引固定為保守治療。如果復位不良或斷端不穩定,復位后容易再次移位,一般建議手術治療。特別是關節內骨折會影響關節面,需要更嚴格的要求,需要良好的解剖復位,如果不滿足要求需要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