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挖耳朵是對耳朵不好,患者可以定期掏耳朵,如果過于頻繁會損傷耳部黏膜,還可能會引起感染的風險。
耳朵內的分泌物在醫學上稱為耵聹,可以起到保護與清潔外耳道的作用,通常情況下耵聹會隨著咀嚼動作排出耳朵。如果患者沒有出現耳道堵塞、癢的癥狀,不需要經常進行處理。如果患者過于頻繁的清理耵聹,會破壞耳道內環境,失去保護的作用,破壞皮膚屏障,容易被耳內分泌物所刺激,還會破壞皮膚酸堿度,容易感染細菌或病毒,引起耳部感染,比如外耳道炎等,出現腫脹、疼痛、流膿等現象,所以經常挖耳朵對耳朵不好。而且外耳道的皮膚較薄,患者頻繁的掏耳朵會增加鼓膜損傷的概率,可能會引起鼓膜炎,如果挖耳朵力度較大,還可能會引起鼓膜穿孔,導致患者聽力下降,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如果患者在挖耳朵后出現疼痛的癥狀,則表示耳朵內的皮膚已經受損,應立即停止挖耳朵,如果出現紅腫、聽力下降的癥狀,則代表情況較為嚴重,需要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