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大便酸臭考慮與飲食不當、消化不良、腸道菌群紊亂等原因有關,可通過飲食改善、物理干預、口服藥物等方式進行治療。
1、飲食不當:
如果小兒處于母乳喂養(yǎng)狀態(tài),母體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花椒、大蒜、肥肉等辛辣、油膩的食物,有可能會導致母乳變性的情況發(fā)生。導致小兒出現腹瀉、腹脹、腹痛等癥狀發(fā)生。建議母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飲食清淡,綜合營養(yǎng)進食,對小兒的不適癥狀有所改善。
2、消化不良:
在小兒添加輔食或正常飲食期間,如果經常食用肉糜、紅薯、馬鈴薯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有可能會導致胃腸道的蠕動能力下降,從而引起大便性狀異常、大便氣味改變等癥狀發(fā)生。家長可使用熱水袋對小兒腹部進行熱敷或順時針推揉小兒腹部,增加胃腸道蠕動能力,改善不適癥狀。
3、腸道菌群紊亂:
腸道菌群紊亂的原因有可能與濫用抗生素、飲食不潔等因素有關,受腸道菌群分泌異常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小兒出現腹瀉、大便異味、腹脹、排氣增多等癥狀發(fā)生。可遵醫(yī)囑服用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藥物進行調理改善。
除上述原因外,還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等原因引起的癥狀。如果小兒在排便時出現異常哭鬧或腹瀉癥狀,家長需及時攜帶小兒前往醫(yī)院就診,防止長期腹瀉導致小兒脫水的現象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