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性水腫是由于腎臟疾病導致的水腫現象,其發病機制主要涉及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相對正常,從而引起水鈉潴留。
當腎小球受損時,其濾過功能會顯著降低,使得水鈉等物質不能充分排出體外。同時,腎小管對水鈉的重吸收功能相對增強,這進一步加劇了體內水鈉的滯留,最終導致水腫的出現。例如,在急性腎炎中,由于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系膜細胞的增生,腎小球濾過面積減少,從而加劇了水腫的狀況。
針對腎炎性水腫的治療,通常會采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塞米等,以促進水鈉的排出,達到減輕水腫的目的。同時,控制血壓也是關鍵,常用的降壓藥有馬來酸依那普利、鹽酸貝那普利等,以避免高血壓對腎臟造成進一步損害。
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還可能會使用糖皮質激素藥如醋酸潑尼松、甲潑尼龍等,以及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他克莫司等,來調節機體的免疫反應,減輕炎癥反應及組織損傷。
除了藥物治療,患者還應遵循低鹽飲食,限制每日攝入的鈉含量,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潴留。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感染,也是促進病情恢復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