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在面臨手術、創傷或嚴重失血等情況下,常常需要輸血以維持生命體征和促進恢復。輸血不僅是為了補充血容量,還能糾正貧血、提高攜氧能力,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至關重要。
1、嚴重失血
當外科病人遭遇嚴重創傷,如交通事故、跌落傷等導致大量失血時,輸血是迅速恢復血容量、保證重要器官灌注的必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輸注紅細胞懸液或全血,以迅速提升血紅蛋白水平和血液攜氧能力。
2、手術準備與恢復
對于某些大型手術,如心臟手術、器官移植等,病人術前可能需要輸血以提高手術耐受力和減少術中風險。術后,若病人出現貧血,也需適時輸血以支持身體恢復。
3、慢性貧血治療
對于長期慢性貧血的外科病人,如腎功能不全導致的腎性貧血,輸血可以改善病人的生理狀態,為后續治療創造條件。此時,除紅細胞輸注外,還可能用到鐵劑、葉酸、維生素B12等輔助治療藥物。
4、凝血功能障礙
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或術后因凝血因子缺乏導致出血不止時,需要輸注新鮮冰凍血漿或冷沉淀等血液制品,以補充必要的凝血因子。
五、特殊治療需求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輸血是治療的關鍵環節,這類輸血往往需要配合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輸血在外科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合理、及時的輸血能夠挽救生命,促進病人康復。然而,輸血也需嚴格掌握適應癥,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