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與傷寒雖同為細菌感染性疾病,但在病原體、臨床癥狀、傳播途徑、治療方法及預后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細菌性痢疾由志賀菌引起,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表現為急性起病,高熱、腹痛、腹瀉及粘液膿血便。治療時通常選用抗生素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同時配合補液和對癥治療。細菌性痢疾若及時治療,預后一般良好。
傷寒則是由傷寒沙門氏菌導致的急性腸道傳染病,通過水或食物傳播。其癥狀包括持續高熱、相對緩脈、玫瑰疹、肝脾腫大等。傷寒的治療首選氯霉素、復方新諾明或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噻肟、頭孢曲松等藥物。與細菌性痢疾相比,傷寒的病程較長,且并發癥風險較高。
恢復期間需要清淡飲食,可以吃小米粥、燕麥粥、蔬菜粥、玉米粥等,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芥末、大蒜等。此外,患者還要按時服用醫生開具的藥物,不可隨意增減或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