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在治療和康復期間,醫護人員需要密切觀察多個方面,以確保治療效果和患者的安全。主要觀察內容包括疼痛控制、血液循環情況、傷口狀況、藥物反應以及功能恢復情況。
1、疼痛控制
骨折后,疼痛是最常見的癥狀。醫護人員需要定期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質,適時給予鎮痛藥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或曲馬多,以減輕患者痛苦,并注意觀察藥物的效果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2、血液循環情況
觀察患肢的血液循環至關重要,包括皮膚顏色、溫度、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等,以防發生血液循環障礙或深靜脈血栓。
3、傷口狀況
對于開放性骨折或手術后的患者,應密切觀察傷口有無紅腫、滲液、感染跡象,定期更換敷料,保持傷口清潔。
4、藥物反應
骨折治療可能涉及多種藥物,如抗生素預防感染、抗凝藥物預防血栓等。醫護人員需留意患者對各種藥物的反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5、功能恢復情況
隨著骨折的愈合,患者的功能鍛煉逐漸展開。醫護人員要定期評估患者的肌力、關節活動范圍等,指導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
綜上所述,骨折病人的觀察工作需全面細致,以確?;颊吣軌虻玫阶罴训闹委熜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