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病是一種中醫病名,主要表現為心下痞塞、胸膈脹滿、按之柔軟,壓之無痛等,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應,及時就醫。
胃痞病的原因通常有飲食不節、情志失調、脾胃虛弱等多種因素。如果長期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味、飲食不潔或不規律,可能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從而出現胃痞病。如果存在情志因素,比如長期精神壓力大、抑郁、焦慮、憤怒等,通常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若肝氣不舒,則會橫逆犯胃,導致脾胃氣機不暢,形成胃痞病。患者通常會出現胃脘部脹滿、隱痛、食欲不振等癥狀。
如果患有此疾病,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用藥,不可以私自更改藥物劑量或停止服用。平時要注意飲食護理,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平時應避免情緒過度激動,可以通過散步、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運動,調節身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