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癥狀心肌缺血指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可能是年齡因素、阿片類物質水平變化、疾病較輕、有較好的側支循環、患有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等原因引起的,為了防止疾病進一步加重,需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1、年齡因素:
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指存在心肌缺血客觀證據,但臨床上缺乏胸痛或與心肌缺血相關的主觀癥狀,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年齡因素有關,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會有所下降,感知疼痛的能力減退,因此會出現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為了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過度緊張。
2、阿片類物質水平變化:
如果血漿或腦脊液中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內啡肽)水平發生變化,可能會導致痛閾值升高,出現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為了能夠有效控制疾病發展,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3、疾病較輕:
如果疾病較輕,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則不會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應注意定期體檢,了解疾病的進展情況。
4、有較好的側支循環:
如果在患病的同時,有較好的側支循環,并不會使心肌出現嚴重的缺血,所以不會出現明顯的自覺癥狀,可以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練瑜伽等,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統的供血能力。
5、患有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由于出現神經病變,對疼痛的感知能力會有所減弱,所以在患病后并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甲鈷胺片、谷維素片、復合維生素B片等營養神經的藥物進行改善。
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有可能會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有可能會發生猝死,為了防止疾病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