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息肉這個聽起來有點讓人緊張的詞匯,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那么,面對宮頸息肉,我們是否一定要選擇切除呢???
??當宮頸息肉較大時,比如直徑超過1cm,可能會引起明顯的癥狀,比如白帶增多、同房后出血等,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切除。這是因為息肉較大時會阻塞宮頸口,影響宮頸的正常生理功能,還可能導致局部炎癥反應加重。此時切除息肉,就如同疏通堵塞的管道。一般通過手術切除,如息肉摘除術,將息肉從宮頸上完整去除,能有效緩解癥狀,降低惡變風險。
??然而,如果息肉較小,且沒有引起任何不適癥狀,通常不需要立即切除。這可能是因為宮頸長期受到慢性炎癥刺激,局部黏膜增生形成的小息肉,在身體自身免疫力的調節下,炎癥可能會逐漸減輕,息肉也可能不再繼續生長甚至自行脫落。但即便如此,也需要定期復查,密切觀察息肉的變化。
宮頸息肉產生的原因通常有很多,下面給大家詳細說說:??
??慢性炎癥刺激:長期的宮頸炎等慢性炎癥,不斷刺激宮頸黏膜,使得宮頸黏膜過度增生,逐漸形成息肉。比如陰道炎長期不愈,炎癥蔓延到宮頸,就容易誘發。
??內分泌紊亂:主要是雌激素水平過高。雌激素能促進子宮、陰道等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維持正常功能,但如果雌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宮頸組織異常增生,從而長出息肉。
??性生活不潔:性生活時不注意衛生,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就可能被帶入陰道,感染宮頸,長期刺激下,增加宮頸息肉的發病幾率。
面對宮頸息肉,我們不僅要關注治療,還要注重日常的護理,具體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