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的原理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痔瘡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等。
醫學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
1、內痔,內痔以出血色鮮紅為其特點,便血是內痔最早出現的癥狀,也是患者就醫的原因。Ⅰ期內痔最早的癥狀是便血,但出血較少,Ⅱ期內痔便血最為常見,Ⅲ期內痔便血少有發生。便血的特點是間歇性發作,無疼痛。便血量多少不定,輕者排糞時帶有少量血液,或糞便表面附有血絲或血條、手紙染血、滴鮮血。重者排糞時噴射狀出血,或無排糞動作,血液自肛門溢出,反復大量便血可引起繼發性貧血;脫出,脫出常見于Ⅱ、Ⅲ期內痔,Ⅱ期內痔排便時痔核脫出,便后能自行回納。
2、外痔,血栓性外痔,患者自述肛門旁有一腫塊,肛門不適、墜脹、疼痛,活動或排糞時疼痛加劇;炎性外痔,患者自述肛門墜脹灼痛,或伴有潮濕、瘙癢、活動受限,排糞時肛門疼痛加劇;結締組織外痔,結締組織外痔小的痔多無自覺癥狀,較大的常有異物感。排糞后肛門擦不干凈,常有分泌物和糞便刺激肛門皮膚,導致瘙癢并污染內褲。
3、混合痔,混合痔兼有內痔和外痔的臨床表現,還可出現痔嵌頓或者絞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