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常見臨床現象,足月新生兒黃疸指數低于12.9mg/dL,早產兒不超15mg/dL,生后28天嬰兒小于17.1μmol/L,黃疸指數異常可能暗示生理性或病理性問題,需及時就醫。
黃疸的發生原因多樣,包括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代謝障礙及膽汁排泄受阻等,治療方法各異,具體如下:
1、光照療法
這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用方法。特定波長的光線,如藍光和綠光,可促使未結合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從而排出體外,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
2、藥物治療
苯巴比妥:屬于肝酶誘導劑,能增強肝臟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能調節腸道菌群,促進膽紅素排出。
茵梔黃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作用,但要注意可能的腹瀉副作用。
3、換血療法
對于重癥黃疸,例如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造成的黃疸,或者光療無效時,或許需要采用換血療法。此方法能快速有效地降低膽紅素濃度,不過需在嚴格監測下進行。
家長要密切留意新生兒的黃疸狀況,一旦察覺異常,應即刻就醫,獲得專業的診斷與治療。通過及時且準確的監測與治療,保障新生兒的健康,讓家長能安心陪伴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