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過莫名其妙的恐慌、害怕的感覺,比如正躺在床上看劇的時候,突然就有心有余悸、出汗等情況,正在工作的時候突然就心臟狂跳,覺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發生,或者是一直都感覺自己擔心什么事情,但是回想一遍又想不到原因,再或者是突然之間有一種瀕死感,只能通過尖叫來發泄,但是短時間后這種感覺又沒有了。
對于以上這些情況,如果發生次數過多,并且你到醫院檢查發現指標都沒有異常的時候,可能就代表著患上了一種心理疾病——焦慮癥。
焦慮癥(anxietyneurosis)是指在沒有腦器質性疾病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情況下,以焦慮情緒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精神障礙,對于這種精神障礙,無論是想要預防,還是需要治療的人群,都需要了解其病因。焦慮癥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神經影像因素等等,而以上這三種則統稱為生物因素,當其發生異常的時候,就可導致焦慮癥的發生。
1、遺傳因素。
研究表明,焦慮癥是具有遺傳性的,主要表現為家族聚集性。如果家庭中有焦慮癥患者,該患者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
2、神經生化因素。
一般情況下,神經遞質可以傳遞神經信號,所以焦慮癥的發生也可能與神經遞質的異常有關,如γ-氨基丁酸或5-羥色胺等出現異常。同時,焦慮癥的發生也與去甲腎上腺素的異常有關,或靜脈注射乳酸鹽也可引起焦慮。
3、神經影像因素。
大腦中的情緒控制環路由前額葉、杏仁核、海馬、下丘腦和前扣帶回等組成,這些區域的結構、功能或聯系異常可導致情緒控制障礙,構成焦慮癥的病理結構基礎。
生物因素對焦慮癥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確診焦慮癥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其對于治療和預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明確是注射乳酸鹽導致的,就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停止應用此物;如果是5-羥色胺異常導致的,就可以應用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來改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也希望焦慮癥的患者在查明病因后要積極進行治療,不要避諱就醫,家屬也要及時勸導患者,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此病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需要患者和家屬一起努力,一起堅持。同時也要勸告身邊有焦慮癥的人群,心理疾病不應該被歧視,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去幫助他們,而不是嘲笑,可能你伸出的一次援手,對他們就是一種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