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后一般會在24小時之內形成黃體。
黃體是卵泡發育成熟并排卵后,由卵泡迅速轉變而成的腺樣體結構。其之所以被稱為黃體,是因為卵泡內的顆粒細胞和卵泡膜細胞增生后,內含有黃色類脂質,黃體的主要功能為分泌孕激素。
正常情況下,在排卵后的24小時內,卵泡就會塌陷并逐漸形成黃體。在排卵后的7天左右,卵巢黃體可發育至高峰,直徑能達到1~3cm,其內層布滿豐富的毛細血管。如果此階段卵子成功受精,黃體就可逐漸轉化為妊娠黃體,維持到孕4~6個月逐漸退化。而如果卵子未能受精成功,黃體就會逐漸退化并形成白體,直到萎縮消失。黃體萎縮消失后的4~6天,即可迎來月經來潮。
需強調的是在黃體高峰期有發生黃體破裂的風險,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引起腹腔大出血。因此,在黃體高峰期階段,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到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