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發燒臨床上指頸部發熱。頸部發熱的原因考慮是環境溫度過高、燙傷、頸部肌肉勞損、接觸性皮炎、頸椎病等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疾病因素所致,應及時就醫。
1、環境溫度過高:
如果所處的環境溫度過高,容易導致身體的毛孔處于擴張狀態,體液會大量丟失,所以會出現全身發熱,此時屬于生理因素所致,并不需要特殊治療,適當的減少衣物或調低室內溫度即可。
2、燙傷:
如果頸部皮膚出現燙傷后,容易使局部組織出現損害,主要表現為疼痛、發熱等現象。此時可以用流動的清水對局部進行沖洗,如果燙傷面積較小,可以遵醫囑外用濕潤燒傷膏、磺胺嘧啶銀軟膏、京萬紅軟膏等藥物涂抹,如果燙傷面積較大,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植皮術治療,術后需要保持局部皮膚的干燥與清潔,以免出現感染。
3、頸部肌肉勞損:
通常是頸部肌肉長期、保持同一姿勢所引起的,患病后會出現間歇性的頸部酸脹疼痛,并且有壓痛感,也會伴有明顯的皮溫升高。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推拿、按摩、牽引等物理方法改善,有利于緩解肌肉緊張,在急性發作期間應臥床休息,也需要注意頸部保暖。
4、接觸性皮炎:
如果頸部接觸易過敏物質后會導致血管通透性改變,從而引起局部紅、腫、熱,還會伴有瘙癢感。可以遵醫囑應用鹽酸西替利嗪片、鹽酸苯海拉明片、氯雷他定片等抗過敏藥物治療,恢復期間應避免接觸動物毛、花粉、灰塵等易過敏物質,以免導致病情復發。
5、頸椎病:
該病會影響頸椎的正常生理結構,也會對周圍組織以及神經根造成壓迫,從而誘發頸部僵硬、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等癥狀,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也會使頸部血液循環改變,從而引起局部發熱、頭暈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頸椎前路手術等方法治療,術后需要佩戴頸部支具,有利于提高頸椎的穩定性,也需要合理休息,避免熬夜或過度勞累。
如果出現上述不適癥狀,不可以盲目輕信偏方,更不可以亂用藥物,以免延誤病情。